【新闻发布会】水污染防治工作(11.9)

发布日期:2023-11-09 17:26来源:滁州市生态环境局阅读: 字体:【  

11月9日上午,滁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。安徽广播电视台、安徽法制报、滁州日报等十余家省、市级新闻媒体应邀参加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为保障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我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

一、水环境质量情况

(一)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

    我市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112个,其中市级2个、县级14个、农村96个,均已按照生态环境部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》要求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。开展了县级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“清零行动”,抽调专业人员组成7个工作组,以无人机和水源遥感执法APP等科技手段做辅助,对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一、二级保护区居民生活污染、“散乱污”企业、畜禽养殖等问题进行全覆盖排查复核,目前发现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。

(二)严把排污口审批关

    所有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的排污口设置都必须依法依规申请,组织专家论证;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要求配置湿地净化,出水对地表水水质有明显影响的因子原则上要达到Ⅳ类或Ⅲ类标准;饮用水源保护区、河流源头保护区、重要水功能区禁止设置排污口。除污水处理等减排项目外,其他企业排污口原则上必须排入园区或城镇污水处理厂,不得直排河流。

(三)深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

    落实滁州市“十四五”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。已建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102个,日处理能力10.4万吨;村级污水处理设施(包括省市级美丽乡村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、饮用水源保护区等)344个,日处理能力4.5万吨。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专项排查,农村黑臭水体232条,已按计划治理完成73条;定远县和凤阳县成功申报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试点。

(四)压实断面水质主体责任

    生态环境部每月下旬初次反馈采测分离数据,滁河陈浅、西赵村、襄河化肥厂下、白塔河天长化工厂、清流河乌衣下、七里湖等断面均出现过不满足考核目标的情形,市水办立即依据相关规定,向断面所在县(市)政府发出提醒预警函,要求高度重视,认真查找分析超标原因,采取有力措施,遏制水质恶化趋势,尽快改善水质,确保年度水质达标。逐月通报国省控断面水质情况,并同步发市效能办、市河长办,全方位压实地方政府领导责任,推进水质持续改善。

(五)推进“一断一策”落地生根

    水里的问题,根子在岸上。为彻底摸清水污染现状,对不能稳定达到Ⅲ类水质的17个国控断面所在河湖,组织人员排查汇水流域污染情况,分别编制了断面稳定达标方案,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、措施及分年度实施计划。为排查清流河流域情况,我局利用无人机、无人船排查清流河及支流区域,共排查了158个点位并对130个疑似排口进行了水质监测,对发现的异常点位交办责任单位限期完成整改。为确保清流河水质持续稳定达标,组织来安县、琅琊区、南谯区、市经开区、中新苏滁高新区对丰收渠、菱溪河、菱溪湖水系城市排口开展排查,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调研,并召开专题调度会议,印发《清流河乌衣下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》,组建达标攻坚行动专办,统筹协调清流河水质改善工作。

(六)项目驱动促水污染治理

    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“十四五”以来共申请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.07亿元,用于全椒县黄栗树、赵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、天长市城东片区与城西片区水生态修复、滁城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、尾水湿地和污泥处置项目。全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97%,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%。加快推进来安县水环境综合整治、全椒县古襄河雨污合流管网改造、滁城老城区等片区雨污合流改造等项目建设,以根治城市面源污水入河问题,保障河湖水清岸绿。

(七)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联防共治

     落实与南京、合肥等地签订的联防联控合作协议,建立上下游协调联动机制,通过不定期联席会商、联手执法等,共同推进跨境水体水质改善,今年以来共开展跨界水体座谈协商、实地监察等联防联控工作6次,全市共有4条河流、4个湖泊实行省际共管、市域协同、县级协作。